产品目录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详细内容
发展绿色建筑 让群众生活更舒适
点击次数:1123 更新时间:2014-02-10

    2013年6月到12月,北京市共有247个项目按照市规划委勘设测管办发布的《北京市绿色建筑一施工图审查要点》通过了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在设计阶段达到绿色建筑一要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而2012年全年,通过审查的绿色建筑面积为255万平方米,半年时间北京“新增”绿色建筑面积增长了4倍。
    发展绿色建筑,是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一环。北京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能不能从规划层面统筹解决城市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绿色示范区树立*
    绿色人文列入评估体系
    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示范区、绿色居住区、绿色生态村镇、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化改造……这些概念让公众感性地理解需要实实在在摆在公众面前。
    2013年5月,北京市发布实施了《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要求自2013年6月1日起,新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截至当年12月底,北京市有247个项目通过了审查,在设计阶段达到绿色建筑一要求,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约1200万平米,而2008-2012年新增绿色建筑总面积仅为419万平米。
    校园不仅仅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同时应具备强烈的教育功能。孩子们在校园中感受着、成长着;教师在校园中体验着工作的快乐与幸福。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新建工程对绿色建筑的追求,体现在校园设计的方方面面。利用自然通风来达到降低空调能耗,提高人体舒适度,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合理调整园区内建筑物布局,使得建筑物前后存在明显压差,推动自然通风的进行。
    校园里还有很多随处可见的绿色建筑概念,比如下凹式绿地,绿地比周围路面下凹10~20厘米,绿地内设植被浅沟,减少雨水流量和流速。还有渗透式雨水管替代传统的混凝土雨水管、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砾石散置等。这些设施可以让孩子们随时随地接触绿色建筑。
    在丰台区长辛店生态城,以控规方式将生态指标纳入规划管理的方法被引入试点,微风通道、植林地比例等10项绿色生态控制指标被纳入土地招拍挂阶段中,*解决生态发展目标在城市建设中“落地”的难题,使其成为北京*系统完整和可实施的生态规划项目。
    同时,在延庆、海淀北部、丽泽等编制了绿色生态规划的区域,按照现行建设标准尝试进行以能源、交通、固废为核心的节能减排预算,研究计算方法和计算路径,提出预期目标。
    基础设施是资源循环的重点领域,北京市正在尝试以系统集成、资源循环为特色,建设垃圾、水和能源的区域资源管理中心,实现区域内的污水和垃圾资源化处理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在昌平北京科技商务区、未来科技城、丽泽金融商务区等绿色生态示范区进行综合资源管理中心建设试点。逐步建立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包括雨洪控制与利用,河道治理,污水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垃圾处理体系,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综合管廊建设,能源、水资源智能化管理。
    绿色人文列入评估体系
    在范围内气候变化、环境制约、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可持续的低碳生态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绿色建筑发展及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对于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善民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zui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但如果仅仅将绿色建筑理解为一幢幢建筑,那还远远不够。
    只有将生态平衡原理引入城市设计,将城市作为一个空间范围来考察资源的流出和流入,才可能找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核心,从而探索出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绿色生态发展正是这样一种理念。它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绿色生态示范区,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环境、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功能区。区内提出了大量倡导生态的理念。自然湿地净损失,是指区域内的自然湿地都应受到保护,转换成其他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资源基数,以保证自然湿地损失为零。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雨洪管理,指城市建设范围内,通过规划、设计、工程、城市管理等途径,减少或消除由降水径流产生的潜在的涉及城市安全运营的问题,综合利用雨水资源,包括城市雨水收集模式、防洪排涝、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低冲击开发,是指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使城市开发区域的水文功能尽量接近开发之前的状况。区域综合径流系数,指区域汇水面积内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应分别计算各种不同下垫面的径流系数经加权平均后得出,降低综合径流系数也即开发后场地雨水外排量小于等于开发前场地雨水的外排量。
    绿色建筑理念探讨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以及人类应该为此作出的努力。纽约、东京、伦敦等超大型城市已经开始从规划层面统筹解决城市发展的可持续问题,丹麦、瑞典等国家在相关领域也有丰富的经验。国内的天津中新生态城、唐山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新区等开展了生态城市的实践探索。
    北京市规划委学习借鉴发展理念和国内实践经验,突出北京地方特色,从技术标准、项目示范、管理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实践。市规划委委员叶大华介绍说,“在组织编制《北京绿色居住区评估体系》、《北京市绿色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的时候,特别要求包括了绿色人文、绿色管理、和谐社区等内容,扩大了绿色建筑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围绕功能区绿色生态详细规划指标,市规划委组织开展了专项研究,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北京绿色居住区评估体系》、《北京市重点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指标应用技术导则》、《北京市绿色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特别是比较C40组织“正气候开发项目”的评价推广方法,市规划委从年初就开始组织编制北京市的《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评价标准(试行)》,该标准从用地布局、水资源、交通、生态环境、能源、信息化、绿色建筑、创新等共计设置了180分,以计分为导向,强调绿色交通,能源利用方式和智能化管理等。
    生态指标纳入招拍挂前置条件
    推广绿色建筑离不开市场,而市场需要引导。绿色建筑不意味着高造价,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技术的使用确实会造成一定量的成本的增加,但是随着技术提高、政策推进,绿色增量成本也会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同时,前期的适当投入会带来运行过程中的节约,常规测算七年左右绿色增量成本就应该能收回来,以后推进收回成本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为了引导更多的开发企业接受绿色建筑,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部门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北京市在财政资金中安排奖励资金,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和绿色生态示范区给予适当奖励。
    通过税收的调节引导市场参与绿色城市的建设是国外很多城市比较通行的办法,鉴于目前还没有绿色专项的税收调节制度,本市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在全国研究试点将生态指标纳入土地招拍挂环节,从而引导开发建设的绿色发展。目前已有大兴两个居住地块成功完成了试点,各区县绿色生态示范区均积极要求进行试点操作,下一步两个部门将共同研究生态指标的实施和管理,并按照土地的建设类型、规模大小以及区域位置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生态指标体系。
    将生态指标纳入土地招拍挂,主要是选取将绿色建筑比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下凹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基本生态指标纳入规划意见书、作为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并对指标的实施和管理进行了探讨。同时,依据地块条件的不同,在远期对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被动式设计等生态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协同整合实现效益zui大化
    通过学习借鉴北欧马尔默和哈马碧城、德国弗赖堡等地发展绿色建筑的经验,并通过近几年的大量实践,规划部门清晰地认识到协同整合有利于实现绿色建筑发展效益zui大化。
    一是由单体示范向协同整合转型。借鉴 “共生城市”的理念,确定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公共空间,交通组织,建筑设计等层面,实施能源、水和垃圾三大系统之间的生态循环和协同整合的理念。市规划委在昌平TBD等区域对该理念进行探索实践,组织编制了绿色生态指标指导规划建设,并开始进行综合性资源管理中心的试点建设。
    二是由单一标准向分类管控转型。在北京各类功能区的实践基础上,将单一的绿色生态指标进行拓展,研究在不同的区域层面,按照居住生活、商务办公、科技研发、工业制造四类功能区,分别从空间规划、资源利用、建筑控制、生态环境提出专项指标,能够指导不同类型功能区的规划建设。
    三是由单项技术向系统集成转型。在前期大量的探索实践中,规划部门逐步意识到要实现资源效益和生态效益的zui大化,不能简单地为每一个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而应该通过适用技术的多系统集成,zui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才能真正解决节能减排的问题,才能实现环境的长期可持续性,例如水的收集和循环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屋顶的集成设计等等。
    全社会参与提高公共空间品质
    绿色建筑融入了健康和创新的理念,国外一些设计师们已不再拘泥于某些评价标准和传统的设计方法,而是大胆创新综合利用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主动式、被动式相结合的手法因地制宜进行绿色设计。例如无论是酒店还是办公都设有温度、干湿度可调节的新风系统,甚至有家设计公司的办公桌都与楼宇的新风系统连接,将清新干净的空气直接送到每台电脑前。
    因此推广绿色建筑、建筑生态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瑞典斯德哥尔摩70%的市民会采用公共交通、丹麦哥本哈根60%的市民选择自行车为主要出行方式以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垃圾分类设施,都反映出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绿色项目的建设示范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韩国首尔发行“生态积分卡”,用节能积分,可以换取生活用品。发行一年多来,有10%的市民参与,并且参与人群正在不断扩大。哈马碧湖城内建立绿色环保的宣传站,宣传站不仅接待国家元首还作为孩子们的环保教育基地;政府投资建设的垃圾处理厂也专门设立了绿色环保的小课堂专门对儿童进行绿色环保的现场教育。
    上绿色低碳发展好的城市,政府往往建立了强大的协调机制,如设立“可持续发展办公室”或“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官”,该部门或职位的主要作用是协调政府各个部门制定城市的低碳生态发展目标,并督导执行。如美国“zui绿色城市”波特兰于 2009年政府通过制定气候行动计划,并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协调各个部门执行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首都”哥本哈根于2005年成立了直接对市长负责的 “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办公室包括规划、能源、水务、交通、环境等多个管理部门。

分享到:

加入收藏 | 返回列表 | 返回顶部